时光飞逝,距离2023年的研究生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报考的考生们的复习备考也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,所有考生都丝毫不敢松懈,想利用最后的复习时间多背一点知识点,多做几道模拟题,以求在考试中能进步几个名次。

据相关统计显示,2023年全国研究生考试的报考人数达到了520万人,但是最终录取名额仅有130万人,有近390万名考生在这场“战争”中陪跑。但是从报名到最终考试结束,有多少人能一直坚持到最后呢?

我们以2021年的考研相关数据证明,当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人数是422万人,最终确认报名时却只剩下377万人,也就是说有45万

人选择了弃考。再到后面正式笔试的时候,仅剩332万人,又减少了45万人,弃考率高达20%。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弃考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对考生的影响是很大的。有多所高校发布了新规,若有违反,后果很严重,下面远程教育科技带大家具体了解一下。

首先,考研报名是自愿的,但是并不是儿戏,报名后又一声不响的弃考,对各大院校来说这就是“放鸽子”行为。因为各大院校每年都会根据报考人数来进行录取名额和计划的推进,如果有考生弃考,会扰乱学校所制定的招生计划。

所以面对如此多的弃考人数,今年有多所高校发布了新规,这些弃考的考生可能会上“失信名单”,这里所说的“失信名单”,并不是“失信被执行人名单”,也就是个人征信不会受到影响。但弃考考生如果再想报这所院校,在录取上会受到影响。

远程教育科技为大家举例说明一下,比如你报考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,但你觉得今年复习不充分,“上岸”几率不大,于是选择了弃考,想明年再战。但是因为弃考,你已经在北京大学的“失信名单”里了,哪怕你明年发挥的再好,但是录取上也会有影响。

当然了,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规定,有些学员对弃考行为零容忍,会选择直接不录取。而有的高校还会给弃考学生一次机会,不过这些还要以各大院校当年的招生公告为准。

除此之外,这些情况对考研也会有影响。

一、考研复试弃考,考研复试的名单是根据初试成绩而排的,因此考研复试名单上对考生姓名、学校等信息都有详细记载的,一旦弃考,招生老师是能准确知道是哪位考生弃考,以后再想进入这所学校是很难的了。

二、拒绝预录取,因为考研初试加复试都是各大院校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的,如果考生拒绝预录取,对高校来说也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,虽然不一定会被拉入黑名单,但是高校对自己也是会有偏见的。

三、不按时入学,这是最严重一种情况了,既浪费了高校的人力物力,又占用了录取名额,这种情况一定会被学校拉入“黑名单”,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进入这所高校了。

大家对弃考行为是什么看法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