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在一些同学看来,到了考研阶段,自己的目标应该要比较明确了,不应该对选择学校和专业方面还有困扰。

但实际上,每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,对于选择哪个学校、报考什么专业比较适合自己,还是非常迷茫。

这背后体现的其实并不是选校和选专业的问题,往大了说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迷茫,往小了说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忧虑。

而这一切,说到底就是过去的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,得过且过,一天天混日子。等到越来越发现自己不应该再这样子了,要改变了,才会开始思考未来的路,到底应该怎么走。

可回过头来一看,心慌了,发现自己这也不会,那也不精,学历也没优势,这要出去被社会毒打,完全没优势呀,咋办?

大家都考研,我也考吧!

但自己这情况,考啥学校合适呢?有啥专业自己喜欢呢?……

这样的例子不知道你是不是似曾相似,反正我这些年来,看到太多了。

如果性格没那么纠结还好,要是遇到特别纠结的主,就是选校这一个问题上,都能给你纠结两三个月。最后实在没办法了,才过来向我寻求帮助。

要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先要避免一个思维误区:

思维误区:过去没有做出正确选择,现在一定要做出正确选择。

重新定义:没有正确的选择。

很多人害怕做选择,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选择出错,于是迟迟不敢做出决定。

如果高考时候就做过自己觉得错误的选择,导致后面一系列的“悲剧”,那对待选择就会更加犹豫。

但时间是永远不等人的,如果你不给自己设定期限,一直犹豫下去,多半只会耽误宝贵的复习时间,最终不了了之或匆匆备考,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要避免长期犹豫不决,就应该明白,根本就没有所谓的“正确选择”。

我很讨厌人说“在对的时间做正确的事”,但什么时候是对的时间,怎样才算正确,就不给你说清楚。

按照我的经验,过去一切“错误”的事情,都是自己经历过后的感慨,也仅仅是感慨,并不是说你现在认为错了,就真的错了。

相反,正是因为你经历过后,你才会对它有一个定义,你没经历过之前,就没有所谓的“正确”和“错误”之分。

好比你读过的大学,你觉得不咋样,也是你读过之后才真的觉得不咋样,但在当时填报志愿的情况下,在你有限的眼界和资源前提下,这难道不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吗?

更何况,你正是读过之后觉得不咋样,才会想着再提升,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积极作用吗?

如果回过头来看,它能给你带来这两个层面上的思考,我认为这就是“正确”的选择。

再进一步说,就算你如愿考上了自己期待的学校,你就能保证读完三年之后,这是一个“正确”的选择吗?你会不会将来有一天又来感慨,要是当初……就好了?

很多人之所以纠结,无非就是要求个正确与否。但实际上,只有你经历过后,才会明白,所有的选择都是正确的,只是在过程中,它能帮助你的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。

哪怕是我们过去走了很多弯路,我们也要意识到,这是为了将来少走弯路服务的。只有明白了这一点,我们才不会去刻意追求所谓的“正确选择”。

当然,有了这个意识还不够,我们还要明白做选择的四个步骤:

第一步:收集和创建选项

这一步很多同学容易误解,以为要做好选择,就是要先把所有的学校或专业信息收集好,然后再对比创建选项。

这里的收集和创建选项应该要建立在自我认识评估的基础之上的,你可以通过性格测试工具明确自己的性格和职业兴趣,梳理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也可以通过对老师、学长学姐、亲人、朋友的采访对话,了解各个专业的情况,匹配出自己的意向需求。

等这些梳理清楚之后,你再来收集和创建选项,就会更加有目的,而不是盲目地去浪费很多时间,结果收集和创建的选项都不是自己所真正需要的。

第二步:缩小选择范围

很多学生和家长刚开始咨询的时候,很喜欢漫无目的地让我给他们推荐学校,甚至希望我把全国的学校全部梳理出来,再给他们提供参考建议。

实验说明人在选择太多的时候,决策力反而会降低,不知道该怎么选择。等到选择多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,也就意味着没有选择。

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缩小范围,可以采用排除法。比如有些地区你一定不会考虑的,你就可以划掉。太差的学校不会考虑的,也可以划掉。

然后也可以结合自己将来想去发展的地区来看,比如我就想去北上广,或者我想距离家近一点,这样子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了。

按照心理学的解释,一个人在面对3到5个选择时是比较容易做出决定的,如果你手里面有一份院校名单,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筛选。

第三步:释放潜能,做出选择

尽管前面两步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,但是要在真正做出选择的时候,通常还是会很艰难。这个主要跟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和后天形成的思维习惯相关。

比如我们在纠结于一个决定时往往会呈现出错误的反应:“我需要更多信息支持。”这实际上就是大脑对我们发出的干扰,我们越是努力思考,大脑越会发出干扰信息。

再比如我们如果长时间潜意识认为自己不行,大脑也会在你做决策的时候干扰你,释放出消极信号。如果我们不具备相应的处理经验和技巧,就很容易被大脑带偏,陷入一种无休止的内耗当中。

所以在做出选择之前,我们也可以尽可能调动我们的身体潜能,比如维持一段充足睡眠的时间,比如坚持锻炼身体、冥想、给自己灌输积极信念,让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,让大脑保持最佳的状态,也是有益于做出选择的。

第四步:放手,继续前进

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,在做出选择前,不要想着一定要做出“正确选择”,如果你突破不了这一点,你就会一直纠结于自己是否选对了,然后对于已经放弃的选择又开始犹豫不决。

“如果你非要给自己增加负担,拼命去了解你选择的每个细节,去发现每一个可能的选项,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做出决定。”

到了这一步,我们应该学会放手,继续前进,不要让那些没完没了的“选项”一直干扰你。

而一旦你做出选择开始行动,就请保持专注,努力学习,控制自己不要再去想那些已经放弃的选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